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07的文章

喀啦~喀喀喀~I hate it.

先來說說我家的電腦配置: 電腦A:P3-800 最近剛重灌好的 XP,平常主要在用的電腦。(Q牌30G+M牌40G) 電腦B:P3賽揚-超910,裝 Win2K 當 server 用,放大型檔案的硬碟,也是在這台電腦。(M牌20G+H牌120G) 電腦C:P4賽揚-1.4G,借來的電腦(裸機),主要就是拿來執行比較費時的軟體。(S牌40G) 昨晚本來打算確認一下電腦軟體的設定後,就要就寢了, 怎知這麼一查就傻眼了,螢幕上黑底白字的顯示著: Primary Master: Maxtor .... Primary Slave : H.... Second  Master: CD-Rom Second  Slave : None Primary Master disk fail. Primary Slave disk fail. Press F1 to continue. Press DEL to enter BIOS. 啊~~不是吧~這樣硬碟似乎有往生的現象。 先看看最可能出問題的地方,關電源,重插電源線跟排線,開機。 螢幕上顯示著: Primary Master: Maxtor .... Primary Slave : H.... Second  Master: CD-Rom Second  Slave : None Primary Master disk fail. Press F1 to continue. Press DEL to enter BIOS. (只少了一行) 仔細一聽,發現硬碟在開機的時候會發出「喀啦、喀啦」的哀嚎聲,看來這個硬碟是保不住了。 只好先把H牌120G的硬碟接到電腦C上,讓軟體繼續運作。 同時我也改了硬碟擺放的方向, 本來兩個硬碟各自都是這樣放: ▽▼▼▼▼▽ ▽    ▽ □■■■■□ □□□□□□ 結合在一起後,變成這樣放: □□□□□□ □■□□■□  ■  ■  ■  ■ □■□□■□ □□□□□□ (風扇,一個由側面抽風,一個從側面直吹) 圖例: ■ 是硬碟 □ 是硬泡棉 ▼ 是風扇的風向 ▽ 是包著風扇的硬泡棉 至於電腦B就先拔電源線,停機。 現在考慮買個S牌 160G SATA-II 的硬碟,再買個轉接器(轉 IDE 介面),頂替M牌 40G 的位子。 把M牌 40G移到電腦B...

[轉貼] 「路徑依賴」-慣性

經濟學中有個名詞稱為「路徑依賴」,它是類似於物理學中的"慣性"一旦選擇進入某一路 徑(無論是「好」的、還是「壞」的),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。 以下美國鐵軌的故事也許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一概念,並且加深對其後果的印象。 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四點八五英尺。 (147.8cm)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標準,究竟從何而來的? 原來這是英國的鐵路標準。因為美國的鐵路最早是由英國人設計建造的。 那麼,為什麼英國人用這個標準呢? 原來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電車軌道的人設計的,而這個四點八五英尺正是電車所用的標準。 電車軌標準又是從哪裡來的呢? 原來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。 而他們是用馬車的輪寬做標準。 好了,那麼,馬車為什麼要用這個一定的輪距離標準呢? 因為如果那時候的馬車用任何其他輪距的話, 馬車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的。 為什麼? 因為這些路上的轍跡的寬度為四點八五英尺。 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呢? 答案是古羅馬人定的,四點八五英尺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! 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輪寬在這些路上行車的話,他的輪子的壽命都不會長。 我們再問:羅馬人為什麼用四點八五英尺為戰車的輪距寬度呢? 原因很簡單,這是兩匹拉戰車的馬的屁股的寬度! 故事到此應該完結了,但事實上,還沒有完。 下次你在電視上看到美國太空梭立在發射臺上的雄姿時,你留意看, 在它的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, 這些推進器是由設在猶他州的工廠所提供的。 如果可能的話,這家工廠的工程師希望把這些推進器造得再胖一些, 這樣容量就會大一些,但是他們不可以,為什麼? 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後,要用火車從工廠運到發射點, 路上要通過一些隧道,而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比火車軌道的寬度寬了一點點, 然而我們不要忘記火車軌道的寬度是由馬的屁股的寬度所決定的! 因此,我們可以斷言: 可能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, 是兩千年前便由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了。 這就是路徑依賴,看起來有幾許悖謬與幽默,但卻是事實。

小七的查理好樣杯

圖片
前兩天 7-ELEVEn 推出一個方案: 一個 $20 的茶裏王飲料 + 一個 $25 的茶裏王飲料 + $39 就有一個馬克杯。 $20 的茶裏王就是一般很常見的那些。 $25 的茶裏王是這陣子才推出的口味。 至於好不好喝就不用問我了,我把飲料都送人了。 杯子有六款,上面都有一些有趣的標語。 上架當天,我就買了其中一個。 先來看看外包裝 正面與背面 標語上半句 標語下半句